位於南迴公路的大武鄉,從來只是我「經過」的一個點,不曾停駐下來好好賞遊當地風光。現在想想,身為台東人,許多在地景點卻從來沒去過,還真是辜負了台東的好山好水呀!
3月14日我們決定以大武為目的地,規畫了幾個景點,來個輕鬆一日遊。由台九線往大武方向至435k處進入大武街,循指示標誌到達大武工作站,旁邊即為步道入口。
此步道全程走完約30分鐘,非常輕鬆。
步道由框型枕木與石礫搭配,行走相當舒適。
沿途設置涼亭、木椅、石桌及觀景台,可休憩並遠眺大武沿海風光。
常見的風景區休憩涼亭樣貌,很制式的,中規中矩卻少創意。
林相屬低海拔闊葉林,樹種豐富,大多有解說牌簡單介紹,一趟走下來也認識了不少植物:
如春不老、山棕、山柚、土樟、土密樹、軟毛柿...等
比較特別的像「羅氏鹽膚木」,它的種子可當鹽的代用品。
「蟲屎」?這名字可有意思了!不過整株光禿禿地,一片葉子都沒有。
到處可見小灰蝶翩翩飛舞,也不時有蚱蜢撲翅飛來,穿梭在樹林間。
相思樹枝幹俊秀、樹葉茂密,幫我們遮擋了稍熱的陽光,帶來些許涼意。
枕木旁不時可見野菇,圓滾滾地蠻可愛~
大武原名「巴塱衛」,為「拿棒子打」之意。這個名稱的由來我也是看了解說牌後才知道。
這人堅持在每個解說牌上都要寫字留念,還真是「白目」呀!
步道全程除了觀海也可看山,好山好水在台東到處可見,這是鄉下人的福氣!
輕輕鬆鬆走完全程,到達步道終點。
從出口旁的柏油路就可繞回工作站,不必走回頭路。
走完林道時間還早,便開車到不遠的金龍湖。
湖邊休憩設施仍在施工,只能大致看看,等完工後或許可以停留久些。
樸拙的涼亭和石桌椅,石柱上的百步蛇圖騰在台東各風景區常看到。
此時已接近午餐時間,來到漁港,自然要吃正港海鮮囉!聽說這家海產店新鮮又便宜,就在大武街上,很好找。
店家很粗獷地把當天進的貨分別放在鋁盆裡,上面壓個大冰塊就這樣排在進門處。
我們坐在旁邊一直聞到陣陣鹹腥味,感覺不太好...
沒菜單可看,老闆娘直接幫我們配了一煎(魚)一炒(青菜)一湯(魚湯)和白飯,這也省事!
這道是紅燒秀尾魚,魚煎過更香,肉質也細緻。雖然是很家常的燒法,但魚只要新鮮就好吃,不必太多調味。
這道綜合魚湯內有秀尾魚和石斑魚,湯清味鮮,也不錯!
這餐兩人吃得很飽才花了400元,價格蠻便宜的!
下午想去山豬窟休閒園區逛逛,事前沒做什麼功課,以為山豬窟是一家莊園,所以開到山上後我們就一直在找山豬窟的指示牌,一心以它為目標。路上看到「山豬園─看山豬」的牌子,我和老爺還議論著現在人都想搭人家順風車,用差一個字來混淆視聽,想把我們騙進去?才不上你的當咧!
就這樣一直開,老是看不到山豬窟,經過梅園時老爺還是直往前衝,我眼尖看到一大片美美的波斯菊,「喝令」老爺倒車回去,才停下來逛了逛拍些照片,總算有參觀到一個景點了。
山中極度靜謐,只聽到花叢間蜜蜂的嗡嗡聲,除了我倆,沒別人。
樹上梅子結實纍纍,顆顆飽滿!
還好停下來看了梅園,因為後來開沒多久竟然就開下山到南興了!原來所謂山豬窟休閒園區,其實是我們剛剛急馳而過的那些景點的統稱,「山豬園」也是其中的一個景點,我們還真自以為是呢!這趟山豬窟之旅在急驚風老爺帶領下,不到一小時就結束了,哈哈!
回程經過太麻里「88希望文化創意園區」,裡面販售農產品、手工藝品、漂流木家具等。對於經歷八八風災重創的當地居民而言,能有一些收入來源與就業機會,不無小補。
各式原民風的飾品與手編提籃、布包,別具一格。
當時山洪夾雜土石沖毀南迴鐵路的情景,看照片仍令人怵目驚心...
漂流木家具造型獨特
我們買了一些農特產後,結束這一天的遊程,心滿意足地回家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