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七十一年被列為國家第一級古蹟的赤崁樓,可說是台南市的精神象徵。此樓於西元1653年由荷蘭人所興建,稱為「普羅民遮城」,漢人則以「赤崁樓」、「番仔樓」或「紅毛樓」來稱呼它。
三百年來經過無數次的頹圮與整建修復,方成就今日的規模。現在的赤崁樓,設施越來越完善,商業氣息也越來越濃...看著一輛輛遊覽車載來無數陸客,堪稱是台南最熱門景點呢!
上次來赤崁樓,是蜜月旅行時,如今再度來訪,歲月已忽忽過了二十多載。現在的我,臉上已添了刻痕,智慧與活力卻更勝當年~(要正面思考!)
回顧以往的相片,赤崁樓景物有很大的變化,當年稱「受降」,現在稱「議和」,人像的動作也不同。還有,當時不收門票,現在則要五十元。
花園水塘中的錦鯉,隻隻肥美,引得觀光客們群聚拍照。
紅瓦飛簷的建築造型優美
庭園中最引人注目的九座贔屭御碑,是清乾隆皇讚賞福康安將軍平定林爽文之役的記功碑。
碑首雕雙龍,碑文滿漢文兩邊各四座,中間一座滿漢文並列。因馱著石碑的贔屭狀似烏龜,故又被稱為「龜碑」。
鄭成功畫像↓
通往二樓的木造樓梯斑駁且極為狹窄,寬度約僅容一人,沿階拾級而上,覺得自己恍若古人。
二樓是展示空間,玻璃櫃中有當時各種戰船的模型及功能解說。
↓藻飾──原是文昌閣屋頂垂脊飾物,民國33年修復時汰換遺存。
雕樑畫棟細緻優美
另一幢主建築──文昌閣
昔日建築外觀比較古樸,經過幾番整修,猶如塗脂抹粉,少了幾許老東西最可貴的原汁原味...
↓荷蘭人所建東北稜堡殘跡之一角──紅磚來自印尼爪哇,以糖水、糯米粉、石灰、蠔殼灰攪拌疊砌而成。
關於此殘跡的歷史變遷,請看解說牌↓
因時間有限,還有蓬壺書院,及庭園中陳列的許多古文物,如石馬、石陀等不及細看,留待下回吧~
赤崁樓
地址:台南市民族路二段212號
電話:06-2205647
票價:全票50元 半票25元(台南市民憑身分證免費)
開放時間:08:30~21:30